close

  有一個人問我為什麼喜歡看電影,指出既然不是真實人生,何必花那麼多時間精神去投入。於是我想起許多了不起的演員都曾提及演戲之於自己人生的意義:有機會擔任不是自己的身份,經歷原本不可能擁有的人生。

  而我想進一步追加電影對我的意義:如果人可以從自己的人生記取教訓,當然也能從經歷不同的人生裡學習。

  有時候真不想像井底之蛙一樣活著。吃著變化不多的食物,應付流動不高的人際網絡,穿上主流定義的服裝,放眼四周沒有驚奇的景色,呼吸同一種味道的空氣。只要盤算固定的邏輯,就能安穩妥當運作人生。當生活裡能為自己創造的最大變化,只剩下百岳的山川、吃到地道的中東料理、突然打扮成吉普賽女人上班……

  要嘛看電影,或是把自己當螞蟻,不然還能怎麼辦呢?

  最近我和一個老是嚮往上戰場廝殺的「特種戰士」(他應該比較喜歡人家這樣稱呼他),有一些精彩的戰爭論述交流,讓我對只具備「武器」意義的士兵多幾分寬容理解。我對這名堪稱帥哥的特種戰士形容一個畫面,要他想像當他一刀刺進敵人胸膛,刺刀抽出時,夾著一張放在對方口袋的小嬰兒照片……。他笑說這橋段太煽情,我回他:確實煽情(我的工作性質本來就是煽情,這也是無可奈何),但事實上,絕大多數士兵真的都有心繫的家人正在等他們回去,我只是將事實具象化罷了。

  電影中的故事絕大部分是虛構,但我認為電影在本質上是「事實」,虛構部分則是具象事實的煽情手法,或稱「藝術」(畢竟,有些重要的事實不用一點小手段就很難引起別人重視)。如果用「窮事實」與「賞藝術」的角度經歷電影,還有人會說看電影是浪費生命嗎?

  我想會的,只要仍然有人對我說:你老是認識、採訪不同的人,常吃各種美食、去外縣市爬山玩耍,買一些閃亮亮的鞋子,這樣竟然還說過著井底之蛙的生活嗎……

  畢竟,對人生的期待,人人都有自己一套想法。沒有想法也算一種想法,井底之蛙也是,電影人生亦然。

註:本文所說的「電影」,不包含電影市場中約十分之九的爛片與殺時間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