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個月有個新聞,大意是三個在澳州打工度假的台灣男生,租屋處遭當地原住民入侵,三人合力制服他時對方在過程中突然暴斃,此事引發當地原住民群情激憤意圖報復,三人經警方調查確認免責後,在台灣外交人員協助下離開當地,受到驚嚇的男生希望立刻回台。

  有關澳州原住民,有機會可以專文論述,不在此篇討論。我要講的是,幾乎所有台灣媒體都報導了這件事(畢竟天下新聞一大抄),但除了少數一、兩家,絕大多數的媒體都用「學生」、「留學生」或「遊學」來形容這三名台灣男生。即便他們明明都在自己的報導中寫得很清楚,三名男生是在新南威爾斯省靠內陸的那羅邁鎮(Narromine)果園採水果打工。

  記者的字典裡,跟我老爸一樣,沒有「背包客」這名詞蛤!?

  在國外當背包客多年,要是跟人家說自己是「student」,那真是會被笑掉大牙。領學生證的才叫學生,我們這種人,大背包才是我們的認證,人稱「backpacker」。(當然我也遇過一些背包客是拉拖箱的,可以稱他們為「luggager」,主要在大城市孵蛋而已,或譯「拖箱客」XP)

  在我出國的三年半中,老爸面對外界排山倒海的善意質詢,總以「她去遊學」回應(通常「遊」跟「留」兩字會打馬虎眼含混發音)。一般人問到這邊就會停住,那他就可鬆口氣輕騎過關;若有不識相者持續追問主修專科,他就只好一邊冒冷汗一邊瞎掰唬爛。

  他明明知道我在國外做什麼。旅行、農場牧羊、旅行、酒莊摘葡萄、旅行、奇異果裝箱、旅行……,但是,他就是無法對親戚朋友說實話。就像每次他一講到我們這種人,就非得用「丐幫」來形容,偶爾還會自己演一些情境劇嘲弄我們:「叩叩叩!可不可以借我洗個澡?叩叩叩,借我睡一晚吧!?……」

  那些情境劇,從來就沒在我身上上演過。雖然我無法否認,確實有些背包客幹類似的勾當,例如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在公路上舉拇指hitchhike,以及排隊去領福利單位免費發放的meal。我不想評論那樣的行為,但至少那絕對不會是我。

  就算有時候我會懷疑,是不是因為那些我不想評論的行為,才讓「背包客」這個名詞,那麼難進到一般大眾的字典裡。

  我把鼻是一位非常開明的父親。即便這樣的他擁有一個背包客女兒,都仍然無法接受「背包客」進他的字典,那更何況是腦殘的記者!?

  台灣現在每年有超過一萬名背包客在澳州打工度假,這都是現在進行式,不含「曾經去過」及「計畫出發」的。我第一次聽到這數字時非常震驚,畢竟台灣人口也不過兩千萬。再加上到紐西蘭、加拿大、德國、韓國、日本、英國……的打工度假者,這麼多、這麼多的人口,必也正名乎。

  我們是背包客!不要再叫我們「留學生」或「遊學生」了,我一點都不覺得那樣比較好聽。簡直把我看扁看衰看賽了!(摔筆)

  還有,那些我不想評論的背包客,拜託不要再糟蹋自己名聲了。人家丐幫也是有品有格有志氣的。(唉!我還是忍不住評論了)(搖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