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極旗.jpg  高地戰.jpg

  在微笑天使的推薦下,我看了《太極旗飄揚—生死兄弟》和《高地戰》,並應景的發揮高度戰力殲滅手邊一整包面紙。這兩部2004年、2011年分別以韓戰為背景的電影,用最肺腑的手足感情和最深刻的生死人性,控訴戰爭的暴虐殘酷。

  套一句電影對白:人殺了這麼多,連隊友也殺了,下地獄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哪有能和這裡相比的地獄,所以才一直在這裡活著,真的快要死的時候才明白,原來,在很久以前自己早已經死了……

  這兩部片都拍得相當好,後者比前者更好一些。導演不玩暴力美學了,不耍運鏡花槍了,很簡單,炸就是炸到頭開花,殺就殺到血見骨。如果世上有地獄,還有哪裡比滿坑滿谷屍橫遍野的戰場更相符?要是世上有魔鬼,還有什麼比導致骨肉分離同袍互殺屠城滅村價值錯亂的戰爭更合適?

  再套一句電影對白:我們的敵人,就是戰爭本身。

  誰不是媽媽十月懷胎的寶貝,誰沒有魂牽夢縈的家人,誰會想不斷把刀插進素昧平生者的心臟,誰不想有機會在未來實現內心小小的夢想。在不知為何而戰又無限延長的戰線,戰爭凌駕了「人」所有的價值。

  當戰爭凌駕人的價值後,什麼又是「戰爭」的價值?

  我剛看完《高地戰》時,正好發生死傷慘重的204兵工廠爆炸意外。看著新聞,我為傷者與家屬心痛,但內心卻不禁出現一句OS:炸彈,本來就是用來把人炸死的,不是嗎?(當時我還不曉得引發意外的是「閃光彈」)

  之後,我看到另一則新聞老狗玩不出新把戲的不斷追打「閃兵」男星。我很納悶,這一切不是合法嗎?為什麼記者們會認為,這些男星到軍中學習殺人與防衛,比留在影劇圈為社會上許多人帶來歡樂更重要呢?

  在《太極旗》中,張東健飾演的哥哥,為了要讓元斌飾演的弟弟活著離開戰場,根本不在乎他殺的人是誰、他幫哪一邊陣營。他只想救弟弟,他的信仰只有親人與家庭。當弟弟在哥哥的掩護下逃出生天,一直相信哥哥的承諾,等待有一天與哥哥團聚。

  一等五十年,終於他捧著哥哥當年為了讓他上大學親手縫製的皮鞋,等到了哥哥的枯骨。

  結局一定要這樣嗎?《太極旗》裡大眼睛的哥哥橫死沙場,《高地戰》中隘路高地交戰的南北韓士兵回不了家全數陣亡,導演結局一定得這樣安排嗎!!(憤慨折筆)

  結局非這樣不可。因為,這就是戰爭。

  BTW,推薦《高地戰》,純就電影角度而言,它最棒的就是劇中人物的成功刻劃,有十個以上的角色個個有血有型、深刻入裡。第二棒的就是壯烈的戰爭場景,特別是最後的戰役前夕,雙方在濃霧中悲壯低唱思鄉曲,盪氣迴腸震動天地。

  美國人拍得出這樣,完全不講愛國情操與英雄主義,只關懷戰爭中被踐踏的「人」的價值,不隱匿戰爭血腥與盲目本質的戰爭片嗎?歡迎認為有的大大推薦給我,因為我還沒看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