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我突然開始認真思考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

  死,有很多種死法。有意外,有生病,有老到壽終正寢。人不能選擇自己要怎麼死,但至少還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想怎麼面對。

  意外跟壽終正寢最簡單,沒什麼讓人思考的空間。生病的話,如果天意難逃,我希望可以一邊做著最喜歡的事情一邊笑著去死。

  其實思考「死亡」等於思考「活命」,這兩件事一定得放在一起想才有意義。確認自己想怎麼活,往往就比較能確定自己想如何死。不久前我看了一本書《那就10月17日吧!》,出自2002年法國一名自殺身亡的92歲女士的女兒之手。在書本一開頭,就是那位勇敢的女士一封以「適求安息」為名的訣別信:

  「92歲,該是趁身體沒有大病痛就離開的時候了!

  我離開平靜的人生,但離開親朋好友、即將出世的孫兒真的讓我十分傷心。不過這不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嗎?

  我的家人朋友,讓我的人生圓滿。雖然不是百分百虔誠,但我確實常以『謝謝』感謝這世界的美好。

  我希望以後還可以有機會窺探,人類是否變聰明了,以及停止互相殘殺。

  我喜歡花。我的丈夫和孩子們很體貼地從不讓我身邊的花間斷。這些花為我呈現一面映照人生的鏡子,其綻放、盛開、枯萎,儘管時間或長或短,都是人生的最佳寫照。

  謝謝大家。」

  那位女士擁有美好的一生,並在人生旅途的末了,親手為自己劃下美好的句點。她不帶任何遺憾,死的時候在做自己最喜歡的事。對她來說生命太美好,她不要它受到摧殘與迫害。

  夠了,這樣最好。我不能同意她更多。

  不久前看了一部電影《世界上最美麗的離別》,裡頭講的是一位媽媽及她的家庭,從獲知她罹癌到過世之間發生的故事。雖然我仍然哭成鹹蛋超人,但其實內心非常不以為然。主角家人在她健康時對她非常惡劣,直到知道她得了不治之症後一切才改變;而主角在癌末一路走過的萬般病痛折磨,又豈符合生命的價值。

  很多人說,生命是上天(或上帝、或真主,隨便)所賦予,人沒有權利主宰其長短。可是當病痛成為神的NG品,身為事主的自己,為何不能為了尊嚴稍微做一點補丁?

  要是神真的愛人,人對自己做什麼神都會理解的,如果那是真愛的話。

  我喜歡規劃自己的人生,讓生命每個階段都精實不虛度,可惜我無法為死亡進行準確排程。可是,我確實一直盡力地在「準備」死亡。怎麼準備呢?

  活著的每一年,我都按照對人生的期待,一年復一年的去體驗、去實現許多計畫。讀書學習的興致、背包旅行的夢想、每一份工作的意義……,那都是我想要的人生。同時在生活中,愛護我的家人、珍惜重要的朋友、善待遇見的愛情……,那都是美好人生的養分。

  所以,如果明天一早出門發生意外,在死亡降臨前的短暫片刻,我不會有什麼事還沒做的悔恨。當然我對未來還有許多來不及實行的規劃,可是沒關係,我只是時間不夠;而那不是我的問題,我完全不需為此而遺憾。

  要是多一點自主性,我生病了,突然有天清楚看見自己小命的「使用期限」,那我就會放下一切去做我最愛做的事。以現在來說,我會背起大包回到紐澳。不管是邊開車邊死在穿越澳州內陸沙漠的史都華公路上,或是邊浮潛邊淹死在西北澳Ningaloo Reef珊瑚花園的海龜背上,或是到紐西蘭完成庫克山攻頂後在山頭張開雙臂像老鷹般往底下的冰川一躍而下……,我覺得這些都更像「世界上最美麗的離別」。

  如果有幸可以壽終正寢,我應該會比92歲的法國女士更貪心。在還能寫出那樣精彩絕倫的訣別信時,我可還捨不得死。到時大概不能再登山了,耳不聰目不明,歌聲恐怕如殺雞,也無法再處處留情。可是,如果我還能為一部美好的電影流淚,還能逗一個我愛的人開心,還能定期捐款幫助一名兒童上學,還能大言不慚地計畫「明年我要OOXX」……,我會為了活下去而努力。

  總有一天要與這世界告別。為了那一天的美麗離別,必須每天每年不懈的預備……(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