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孔廟庭院裡還矗立兩百塊「進士碑」,記載明清兩代五萬個及第進士的名次、姓名、籍貫。疑似墓碑的排排立法,是四下無人的孔廟,令人毛骨悚然的主因。
 
  我雖心裡發毛,仍擋不住好奇心殺死一隻貓,硬著頭皮邁入碑林觀看,一進去就被深深吸引出不來。科舉三年一試,得通過鄉試、會試(進京赴考)、殿試(進大殿考),才能從秀才、舉人爬到進士。最後新科進士取三百,第一為狀元,其後為榜眼、探花,我眼前每塊進士碑上,即密密麻麻刻滿那一路過關斬將、「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三百新貴。
 
  這,就是傳說中的功名、富貴?難怪有云功名如糞土、富貴過雲煙;除了我這一文不值的小女子,今天又有誰來面前看你哂你。
 
  每塊進士碑下另有小石碑,為後人簡短記述,當期進士中較有名的奇人軼事,令我長久駐足。「連中三元」指的是鄉試、會試、殿試一路通通第一,這樣天賦異秉者幾希,明朝開國三百年惟一人:商輅。此人應可稱天縱英才吧?錯!他鄉試及第後,連年會考不過,心灰意冷,十年間只是潛心向學。
 
  有天,他夢見文昌帝君向他雙手一揮,灑出一把花生,並化為群牛朝他疾奔,嚇得驚醒。他托人解夢,認為有文昌、花生又有牛,乃「生花妙筆多如牛毛」隱喻,於是鼓起勇氣再度進京一試。果然,他連中會元、狀元,成就百年難得一見的「連中三元」。
 
  故事還沒完。他回去後為了感謝文昌帝君,仿夢境以花生、米穀為材料,用牛型模具「軋」成牛型糖果祭拜,並分食鄉里,眾人皆以為味美,這就是「牛軋糖」的由來。讀到這,我當場傻眼。
 
  宰相劉伯溫,有名吧!?我看到,劉墉其實不是狀元。下方小石碑記載,當年雖然閱卷大臣均屬意他作狀元,但乾隆嫌他名字不好,「朕豈可錄『墉』才」,大殿上見到本尊更嫌他醜,有意刁難,命劉墉以自己模樣為題賦詩一首。劉墉看出乾隆心意,吟道:「背駝負乾坤,胸高滿經綸;一眼辨忠奸,單腿跳龍門。丹心服社稷,塗腦謝皇恩;以貌取才者,豈是賢德人。」我想像劉墉當庭恐嚇皇帝的急智風采,忍不住大聲叫好,聲音迴盪在幽靜的碑林之間。乾隆何許人,當然不吃他那套,硬按給他第二;至於皇上賢德與否,大家自由心證。
 
  碑林裡隨處名人,輕撫明末大將袁崇煥、紀昀(紀曉嵐)、鄭燮(鄭板橋)、曾國藩、林則徐、李鴻章……,俯拾即是。他們都不在前幾名,卻能讓後人一眼見到;反觀各屆狀元郎,即便牛軋糖大王,也幾乎聞所未聞。功成名就,全看各人日後作為。
 
  我想起當年考研究所,實在很像科舉。五百人取十五名,錄取率一樣(科舉為六千舉人取三百進士);每科考四題申論,例如「試舉你認為目前社會上最根本的社會問題,並申論為何、何解」這種題目,又與殿試中的策論有何不同?如果求文憑,很簡單去系館翻系友通訊錄就有,一如我面前這群排排刻的作古學人,可那有何意義?糟的是我既沒出將入相的本事、又無力抗奸佞的氣節,搞不好轉做牛軋糖還留名青史。
 
  就這麼決定!我長大要賣牛軋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