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多月前,一個朋友才跟我說想爬白姑(白狗)大山。想不到,當我們在繁忙城市透過網路閒聊白姑姑、順便一出坐辦公室鳥氣的同時,正有一個年輕生命苦守在白姑巍巍大山的溪谷中,以兩天的乾糧、千丈的意志待援。

  這位就讀大四、獨攀白姑大山的張同學在那裡等了很久。有媒體說,從228失蹤日算起,他在失足墜入的溪谷中一個人撐了近五十天。不論這個推估是否正確(媒體乃引用葬儀社據大體狀況研判;但事實上大體在冬季高山確有可能得到較好保存),可以肯定的是,張同學獨自一人,白晝黑夜、日復一日在溪谷堅持了很久。

  山難發生後,很多人質疑張同學為什麼獨攀。以我過去獨自旅行、爬山的經驗,勉強而言,獨行有兩個原因:一是找不到同好;二是就算找到同好,也未必能相處交好。之所以「勉強」而言,是因為獨行本身實在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有人會質疑別人為何獨自上廁所、獨自聽音樂、獨自去血拚、獨自喝水吃飯嗎?

  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一個人離開。有誰不是一個人來去,「一個人」有什麼好質疑。

  被質疑的癥結大概是,為什麼要一個人從事高風險行動。以登山為例,高山不穩定的天候與路況,確實使登山風險比平地活動高。但若以每年登山人次相較山難人數,我真的很懷疑,登山會比騎車還危險。特別是,質疑登山是高風險行為的人,絕大部分都沒有登過山。依小妹又登山又騎車的經驗,我敢說騎車絕對比登山危險得多。

  也許張同學沒有攜帶足夠裝備、沒有具備足夠知識、沒有留意山徑路標……。所有的「沒有」讓他用生命付出代價,也讓山友上了寶貴的一堂課,讓大家省思登山必要的準備。張同學已經獲得救贖,誰也不應該再苛責他。

  那些非議搜救行動是浪費社會資源的人,他們的批評或可在死者的安息裡靜心。搜救人員確實十分辛苦,但無論正職或志工,搜救是他們的責任、使命和榮譽,他們本來就是為意外挺身而出的英雄。我們能指稱救護車出勤是社會資源的浪費嗎?能責難被抬上救護車擔架的人不愛惜自身健康、不懂趨吉避凶嗎?

  是,許多禍患原可避免。可是當意外降臨時,除了學得教訓,寬容與同理心,不是比落井下石更重要嗎?再怎麼計畫周延、再如何準備確鑿,誰能保證禍患與意外永遠不會來到自己頭上?我們的社會資源不「浪費」在人與人間的相互扶持,要「浪費」在哪裡?

  過去時常獨攀、曾遭融雪所困、幾乎被河沖走的那個不知天高地厚、差點就要浪費社會資源的我,這幾天常常想起張同學在溪谷中獨自度過的人生最後那些日子。又冷又餓、無電無光的他,一定是抱持心中對親友的愛,一直不放棄獲援的希望。最後,在那被好幾座銀河飛瀑包圍的絕美深谷中,他走過對死亡的恐懼,躺在睡袋中,得到靈魂的平靜,也終於回到所愛的人身邊團聚……

  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物無不有。願生者平安,願逝者安息。願我們更珍惜自己,願意外與遺憾從此遠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